您好,欢迎来到盐城育才家教网—海亚教育旗下连锁分站![请登录] [免费注册]
寻找教师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资料分享 > 家长课堂 > 正文

孩子是用来“圈养”的吗?

发表日期:2013-12-2 作者:盐城育才家教网—海亚教育旗下连锁分站 电话:150-5066-5003


孩子是父母的希望,是祖国的未来,“保护孩子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但是,现在的社会,精彩得很,也复杂得很,稍有不慎,孩子就会出安全问题。因此,很多家长,尤其是老师,不敢“放养”孩子。再者,学生在学校(甚至不是在学校)出了安全问题,无论谁是谁非,学校都得承担责任。据媒体报道,一学生因为可能是蚊子叮咬而得了乙脑,治疗无效而死亡,家长起诉学校,学校赔了5万元。

  上海很多小学课间和午间对孩子进行“圈养”,实属无奈之举。他们不把孩子保护得严严密密的,出了安全事故,能担当得起吗?难怪现在大多数学校不敢组织学生春游、秋游,也不敢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,甚至像爬杆、登山之类的体育活动都不敢搞。笔者曾亲眼见过幼儿教师用一根绳子将全班幼儿左手栓在一起,由教师牵着在大街上春游。悲哉!

  “圈养”的孩子,像圈养着的羊一样,被程序化了,身心都不够健康。他们思维和经历单调、苍白;他们没有了童年应有的生气和活力,少了童年应有的好奇心、求知欲和探求欲。

  对比我们那一代,由于父母必须为两餐一宿奔命,无暇顾及我们,因此,对我们被动地选择了“放养”的教育模式。印象中,我很小的时候,就能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当当了;上幼儿园的年龄,已经能自个儿吃饭穿衣;稍大一点,还能做饭做菜、洗衣拖地;上初中时,还要出集体工挣工分。

  其实,孩子既要“圈养”更要“放养”。孩子要圈养,那是因为,孩子还小,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,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差。孩子更要放养,那是因为,孩子还小,必须通过自身尝试和经历的锻炼,通过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打磨,才能健康成长,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甜酸苦辣,从而渐渐长大。

  孩子就像风筝,既要让其飞得高远,又不能让其脱离了引导线。因此,父母和老师,在教育孩子时,该“圈养”时要“圈养”,该“放养”时要“放养”。这样,孩子既能在蓝天自由飞翔又不至于偏离航向。